新闻中心 分类>>

BWIN必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理論內涵

2024-04-04 16:41: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WIN必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理論內涵繼黨的提出全黨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習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由“三個自信”增加到“四個自信”,這是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重大發展。因而,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理論內涵、內在邏輯,對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切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BWIN体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自信是人相信、信任自己,對自己有信心的一種意識狀態。自信屬於主觀世界的范疇。人的自信意識蘊含著人的信念和信仰,寄托著人的未來和希望,激發著人的意志力和創造力,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力和發展動力的基本信念、精神支柱和精神源泉。矢志不移、果敢擔當、堅毅從容、百折不撓、寵辱不驚、自謙包容等都是人們自信的表現。

  自信作為精神力量,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有其固有的屬人特征和生成變化規律。自信發生於自信主體對自信客體的信任性評價,自信主體、自信客體、自信評價是自信意識生成更新的三個基本要素或環節,也是區分自信形態的三個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是指“中國人”作為國家的主人對“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信心。這個自信的主體是“中國人”,客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主體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是政黨自信、國家自信、民族自信的有機統一。習總指出,當今世界,“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即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主體的最高概括。從客體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是經濟自信、自信、文化自信、社會自信、生態自信的有機統一,也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機統一。這兩個“有機統一”不是彼此並列而是相互交織的。從評價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評價主體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深刻汲取人類社會特別是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客觀辯証的自信評價,從而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的自信。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我們要在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的基礎上增強自信”,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實踐性、人民性、科學性本質。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故步自封,而是內含著科學的問題意識、憂患意識,在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堅定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習總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論述表明:文化自信是“三個自信”的精神升華。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精神自信。文化的本質是“文化精神”,文化自信的本質是人們對自身精神世界的肯定性評價與執著的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精神性本質,從根本上決定了它是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基本更廣泛、更深沉更深厚、更持久更穩定的力量。

  從文化精神的永恆性看,精神是人的意識,特別是指人的意識中的思想精華。人的意識、思想、精神的形成和升華,不僅需要實踐,還需要用大腦思維、抽象概括,從思維對象的現象中抓住本質,偶然中找到必然,個別中發現一般,易變中鎖定永恆。精神就是人對變化著的事物的本質性認識,具有永恆性、穩定性﹔文化精神就是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文化現象中穿越時空的永恆。習總在蘭考視察時指出:“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恆,焦裕祿精神是這樣,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傳統和偉大精神都是這樣。”這些論述深刻揭示了文化精神的永恆性特征,從而直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深沉性持久性穩定性提供了認識論基礎。

  從文化精神的層次性來看,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與文化自信具有不同側重、不同層次的精神內涵。文化精神的層次性是指,在人的精神世界裡,意識反映文化對象的抽象程度和深刻程度有高低深淺之分,其中,高一層次的意識總是比低一層次的意識更深刻,更具本質性、精神性。由此,不同層次的文化精神就有著高低不同的境界,其最高的境界就是具有哲學意義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或者說就是哲學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的直接文化內涵,側重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概念層面的界定與詮釋,對“三個自信”的更深入解讀,則需要在文化自信的層面展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精神提升到民族精神、精神、道德精神和世界觀方、人生觀價值觀層面,使之成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需要指出,黨的以來,習總許多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講話,總是圍繞堅定“三個自信”並歸結到堅定“三個自信”上來。這表明,文化自信不是在“三個自信”之外,而是在“三個自信”之中,是對“三個自信”的精神升華。

  從文化精神的主觀形式看,文化精神本質上是人的精神,它歸根到底是依賴於個體人腦而存在的。換言之,文化是生長在人腦中的東西,隻有深入人心、刻骨銘心的東西才能稱為文化精神﹔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主體對自身精神世界的信賴和寄托。從這個角度看,“三個自信”主要體現黨和國家的信仰、宣示,體現黨和國家領導層的導向﹔在它沒有成為民眾個體的文化自信之前,對於民眾個體而言,它還是外在的。這些年,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非社會主義文化和反社會主義文化的各種不斷變換手法、變本加厲,嚴重傷害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動搖黨和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國人的個體文化自信亟待重塑。因此,需要把“三個自信”轉化為文化自信,把黨和國家的信念、理念轉化為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價值觀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是要把“三個自信”與文化自信結合起來,增強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文化自信、理論文化自信、制度文化自信,極大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充分發揮“全民族精神力量”,真正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自信、國家自信、民族自信的有機統一。

  習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到文化自信時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這段論述深刻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精神自信的歷史延續和升華。

  從聯系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是5000多年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自信的積澱和延續。習總從中華文化歷史發展的時間維度,由遠及近,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內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追根溯源”至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更體現了他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根”和“魂”,“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的思想。中華5000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所以能夠融入激昂向上的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傳承至今,根本在於它是在中華文化流變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澱、具有永恆價值的思想精華。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在精神本質上一脈相承、歷久彌新。

  從發展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文化的洗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升華,是中華文化不斷傳承創新的結晶。習總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中央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以及其他相關講話中多次論述,對待傳統文化、歷史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些論述揭示出“古為今用”的文化規律和對待歷史文化的科學態度。如同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一樣,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也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絕對中有相對、永恆中有流變、傳承中有發展。從中華傳統文化到文化再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文化自信的歷史延續,也是中華文化自我揚棄、辯証發展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即是這個過程的結晶。

  (周玉清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3AKS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