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一缕阳光如此温暖
一缕阳光如此温暖年过六旬的朱瑞方,是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人,熟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老朱”。老朱幼年时家境贫寒,初一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求学无望成为他一生刻骨铭心的痛。1970年12月他应征入伍,来到了甘肃张掖市,成为解放军某部炮兵连的一名侦察员。在部队里,朱瑞方深深感觉到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太少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对知识产生了崇拜,更对那些和他一样因家庭贫困无法掌握文化知识的孩子产生了同情。
“指挥得测敌我距离方位,这需要数学知识,我就不大会,这让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填入党志愿书的时候,我就写了:入党以后,怎样为党工作,我就捐资助学,让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掌握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本领。”朱瑞方说。
1971年,老朱随连队进驻了当地一家设计院,认识了当地的司机时维钟。他了解到时维钟父母妻子都有病在身,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境十分困难,他就把自己积攒半年多的30多元全部拿出来,资助给时维钟的两个孩子上学。老朱的想法和愿望开始实现了。他回忆说,自己当时非常兴奋。从那个时起,整个当兵期间,老朱就没往自己家里寄过一分钱,全部津贴收入都捐给了当地的贫困生。
1975年2月,服役期满后,老朱回到了老家单县杨楼公社朱杨楼大队,同年6月在公社武装部当起了临时材料员,每月有十几元钱的微薄补贴。就在这时,他得知孟庄大队王贵林家里十分困难,读初中的女儿王香兰成绩优异但面临辍学,老朱就把自己的100元复员费送给王贵林,让他供女儿上学。1982年,王香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从她读初中到1986年大学毕业的11年间,朱瑞方先后给予了她5000多元的资助。
从资助王香兰上学开始,四邻八乡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一批批成了朱瑞方资助的对象。单县龙王庙镇朱炮楼村的张家顺,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云南大学,可家里实在凑不齐高额的学费。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没亲没故的朱瑞方送来了5000元钱。
“一次给了5000,过春节的时候回来给了1000,今年春上,大一又给了5000。俺和人家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把我们感动得天天都想起来。”
村里人私下里都说,老朱八成是疯了,人家腰缠万贯的大款老板捐就捐了,你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逞啥能?又图些什么呢?
“儿子结婚的时候用了半间厨房当喜房。孩子想摆酒场,我没钱,最终也没摆成酒场。大女儿要结婚,我也没给她买嫁妆。”
看着丈夫一次次把家里的钱拿出去资助别人家的孩子,朱瑞方的妻子赵桂兰说,有时候一气之下,真不想和他过了。
老朱说,在没能得到家人理解的最困难的时间里,他也很痛苦,他就翻看受助学生的来信,从字里行间寻找安慰。想到那些因为没有学费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他的心愿却更加坚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助学生一个个地完成学业、自立自强,家人对老朱的义举也逐渐开始理解了。80多岁的老母亲曾多次对家人说:“他赞助孩子上学是好件事。”
今年5月,老朱听说慧光中学学生母春辉患骨癌住进了医院,就很想资助这个品学兼优BWIN体育、家境也很困难的孩子渡过难关。回家一说,老母亲手捧多年来攒下的硬币和毛票,总计200多元全都交给了老朱。
记者好奇地问老朱捐出的钱从哪里来?老朱幽默地回答:钱是从嘴里省、身上拽、脚下蹬出来的。他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家里有9亩地,养着牛、羊这些牲口,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钱的收入;自己在镇政府当着临时工,每年也能挣近5000元;另外自己擅长书画,创作的字画也能卖几个钱;几年前他在河滩上栽速生杨树,一次卖了1万多元……为筹得更多的助学资金,30多年来,朱瑞方节衣缩食,戒烟戒酒,从家里到县城15公里,坐公交车需要4元钱,老朱来回都是骑自行车。
“我不在城里吃饭,一般办完事回来再吃饭,要是回来不了,下午有事,我就喝清汤面条,一两块钱的面条,顶多是3块钱一碗的水饺。”
今年过年,老朱一家只花了85元钱,买了3斤猪肉、4斤羊肉、5元钱的鞭炮。在苏州打工的小女儿给他寄了2000元过年,他一分没留,全部都捐给了家庭困难的11位学生上学。
妻子赵桂兰告诉记者:“我回老家种地,他摘几把家门口的野菜,浇点热水,撒几把盐,就自己吃了!”
赵桂兰告诉记者:“前两天回老家种地,我骑辆破自行车,回来的路上车带撒了三次气,我就想买辆电动车骑该多好,但老朱不允许!几个月也舍不得买点肉吃!”
朱瑞方一直信仰的“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没有欺骗他。事实上,那些受老朱资助的孩子们也没有忘记他。1992年,受他资助的任云丽大学毕业,她准备把在菏泽的住房无偿赠送给老朱以示报答,老朱一口回绝了。
单县第三职业中专龙王庙分校有90多名学生得到过朱瑞方的资助。朱瑞方到该学校后,受资助的学生都主动地拉朱瑞方合影,感觉跟自己的亲人一样。
单县龙王庙镇因为朱瑞方能写会画,写一手好毛笔字,也聘他为镇里的长期临时工,以激发他捐资助学的热情和信心。
“我把资助学生当作我人生追求的事业,我乐在其中。我知道没钱上学的滋味,作为一名普通农民,我的力量很有限,只要能尽一些微薄之力,只要我活着,就会把捐资助学一直做下去。我以前把荣誉证书存放起来,现在我把它们都挂(贴)在墙上,让它们给我以动力。我有滴水穿石的任性,有绳锯木断的毅力,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今年2月1日,由朱瑞方牵头成立的单县爱心工程协会正式成立,会集了单县一大批爱心人士集体献爱心,朱瑞方同时出资3000元,以资助该县15名贫困生。朱瑞方说:“成立爱心协会,就是把爱的火种点燃,让爱的火焰不息。”
四川发生地震,5月19日,朱瑞方先通过单县慈善总会向灾区捐了3000元,6月2日又通过单县组织部交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老朱说:“四川汶川等地的群众遭了天灾,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我想多帮灾区群众,尽一些能尽的力量。”
王香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岛市一著名的口腔医院,现在是口腔专家,她每次写信都邀请朱瑞方去青岛过春节,看樱花。王香兰在信中写道:“叔叔,对你的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在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是你给了我帮助。20多年来我暗暗向你学习,为病人做了不少奉献,但在捐资助学上同你相比还远远不够,我今后一定努力。”
“朱伯伯,您要安心养病,等我毕业了,我要好好报答您……”朱瑞方躺在病床上读着昆明农业大学学生张家恩的来信,心里感到十分温馨。这是他患病以来,社会各界向其伸出爱心之手的一个镜头。
由于年迈体衰,再加上积劳成疾,朱瑞方经县中心医院确诊,患上了颈肩综合症,膀子疼痛难忍。为报答昔日的捐资助学热心人,单县中心医院免费为朱瑞方做了全身检查,并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曾经受到过他资助的学生也纷纷来信、来电,送去最温馨的祝福和慰问。社会各界了解了朱瑞方患病的消息后,也都纷纷到医院探望。一位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家长还送去了500元钱,并动情地说:“过去朱瑞方大哥捐资助学精神可嘉,今天好心人不幸患病,我们应该让他享受到关爱!”
朱瑞方说:“我看病,单县中医院坚决不收费,东大医院院长还免费为我们夫妇俩查体。并表示让我给他们一次学习的机会。我感觉做好事还是好,社会对我是认可的。”
2007年,单县组织了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朱瑞方作为6名成员之一参加了巡回宣讲。2007年10月,朱瑞方被评为市道德模范。文/记者张红艳通讯员傅子栋图/记者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