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BWIN必赢体育锔艺匠人指尖上的“涅槃重生”

2024-02-11 22:39: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WIN必赢体育锔艺匠人指尖上的“涅槃重生”找碴、清理、制钉、打孔、补漏……走进位于泰山区岱庙街道的吕氏锔镶坊,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把破损的紫砂壶在吕春刚手中“破镜重圆”。

  泰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氏锔艺,始于光绪时期,最早起源于泰安陈家洪沟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年51岁的吕春刚,是吕氏锔艺第五代传承人,自13岁便开始了自己的锔艺人生。多年来,吕春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在世代经验积累和反复实验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技巧体系,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形成了工具自制、特色拼接、锻打无缝包口、全程手工操作的特色。

  吕氏锔镶坊内,是满墙的茶具、瓷器,细看,各式器具上点缀着点点银色、金色,有的还被别出心裁地做成花朵形状,精致夺目。这些都是吕春刚为客人修补,或是自己闲暇时制作修补的器具。“先用小毛刷把破损的地方清理干净,然后把碎片对好,用绳子绑紧定位。”吕春刚拿起一把待修的紫砂壶,跟女儿详细讲解着如何修补。

  作为变废为宝的民间绝活,锔艺是一门细法活,对工具的要求非常高,吕春刚所使用的工具有祖上传下来的,也有自己制作的。“工具有平头砧子、龟形砧子、盘钳、镊子、金刚钻、皮钻、弓钻等,根据修补器具的不同,每种工具还要再细分。”吕春刚边用小锤在砧子上敲打制作锔钉边说,吕氏锔艺的特点是锔钉种类多,修补好后的器具不光结实美观,还能保证使用时间长。其中,制作锔钉需要在平头砧子上把金属丝打扁,再转到龟形砧子上敲打,制作锔钉,做完第一个,用手捏住,顺着继续往下敲打制作。

  “吕氏锔艺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来修补,锔钉、花样、镶边、包口等工艺都可以。其中最大的特色是锔,最难的是补金。”吕春刚告诉记者,他曾经接到一个厦门客户的订单,家中传下来的一对清代中期的粉彩碗,喝茶时无意中碰掉了一块,根据客户的要求,他将缺块直接用金子包了起来,由于工艺要求细致,他用了两天时间,才一点点修补好。

  传统锔艺,不仅仅有修复的功能,也有美学和艺术价值。除了修补器具,吕春刚还要在器具上作画,用嵌丝工艺将金或银嵌入。“像是茶壶上的画,越简单越好看,有时候我女儿帮我画。”吕春刚表示,目前他现在自学绘画,先在葫芦上绘制,练习烫画,再将此技艺运用到锔艺中,在茶壶等器具上錾刻花样。

  锔匠归属于古老的民间七十二行,起源于宋代,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有诸多记载,《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关于锔匠劳作的场景。过去锔匠挑着挑子走街串巷的身影,“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和叮叮当当的声响,至今仍深深印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如今,街巷中没有了“街挑子”的身影,但这门老手艺没有断,吕春刚不仅是坐在锔镶坊接待顾客,还从网上接单,为全国各地的顾客修补器具,其中东莞、厦门、河南的顾客较多。

  近年来,吕春刚收了不少徒弟,有外地慕名来学习几天的徒弟,也有专程来拜师学习后从事此行当的徒弟,他10岁的儿子也已经学会基本技艺,可以修补简单的花盆、砂锅。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老手艺,吕春刚将锔艺课开进了校园,每周三下午固定到北上高中心小学义务授课,手把手教孩子用钉锤、锔钉修补破碎器物的技艺,让孩子们在动手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同时了解、传承非遗文化,感受劳动的乐趣BWIN必赢

  “只要现在年轻人对锔艺感兴趣,愿意学,这门老手艺就不会失传。”吕春刚说,在传承锔艺的同时,他打算用泰山的风化料,也就是泰山本地的土和石粉制作一些产品,并和锔艺文化融汇到一起,弘扬宣传泰山的历史和文化。(摄影:陈阳)

搜索